邵 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住任、著名美术评论家)
马刚在笔墨上下过苦功夫,他认真研究前辈大师,不断揣摩古人作品中体现的精神和技巧。在创作上,他逐渐减弱体面造型,加强运用笔墨的平面造型,用“三远”法来营造画面空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山水画获得了新的品格,并有自己的个性语言。
马刚的山水画很好地解决了绘画语言“松”与“紧”的关系。细看他的画,可以感觉到他的功力,是在“紧”的基础上的“松”。再说画面上的虚实处理,也是“紧”与“松”配合有度,黑与白变化有致。在“满”构图中用空白来透气,在“疏犷”的布局中,用墨色的面、墨色的块来加以充实。
还有一点值得提起,马刚在用笔墨写意方面也有自己的路数。他懂得画重在写意,不在面面俱到。写画不必笔笔写到,笔笔写到便俗,意到、神到则佳。所以他在用笔时常用“简”法,点到为止。他用“染”,用淡彩来统一画面,使画面获得整体感。这完全符合古人讲的:“宁可画不到,不可染不到”。中国传统笔墨最讲辩证法,看来马刚谙熟此理。
马刚重视写生。但更注重艺术提炼。而且多描绘秋冬,有苍凉、浑朴感,加上他用的笔墨符号,物象显得模糊、朦胧,这“朦胧而浑朴的美感”就是他追求的境界,是他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吧! 看来,马刚的山水是重意趣的,说他的画是“意趣山水”并不过分。
易 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
纵观目前山水画,传统者众,创新者寥,恐怕还是由于舍本求末,以传承为目的,落于古人窠臼。山水画之难可能还是难在创新,尤其是当代意义上的创新。山水画很难直接表现当代生活,也很难结合当代的视觉经验,但当代人的精神、人格、气质与思想却总是会在视觉表达中体现出来,这便是创新的基础;当然,这也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马刚的不同就在于马刚是借黄土说事,但又离不开黄土。不离黄土指一种生命记忆,生于斯长于斯,若画山水只有黄土最有体会和视觉的亲近。
马刚的画看似随意,实则大有学问,他不是画真实的黄土,而是画黄土的感觉与记忆。这种感觉凝聚在他的笔墨中,使他的笔墨更接近天性而非规范。天性也即原始性,马刚是要在他的笔墨中找回他的原始性,原始性于他的意义还不在于怎样使画更有个性,而在于黄土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性,那种人迹未至的自然的荒野与人的原始本能与野性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徐 恩存(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马刚作品中的笔墨以直抒胸臆为特点,不取前人成规和既定经验、符号、章法的套用,而是弃高古、冷寂、秀美一路 ,直入浑然与朴拙,追求苍茫之美,笔法率性、墨色从容,在本色与天然中形成朴拙、厚重、沧桑的美学取向,使之更贴近现代艺术气息与精神表现层面。
马刚的山水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因此,尽管他总是从自然现实出发,并融入了某些写生的感受,但都在朴拙、生涩的用笔中透出一种疏朗与灵动感,在看似无序的笔墨中蕴含着写意表现的有序性,在看似散乱无章的章法、布局中却处处体现为一种结构的稳定性;它表明了画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从造化中延伸出精神结晶,从传统中延伸出现代观念,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诠释出多样性、丰富性与广阔性前景。
马刚的山水画执意于北方山水美感形态、内涵与意蕴的开拓,致力于以生涩、朴拙之笔法传达苍凉、萧瑟与沉郁之美,借以表现北方文化精神的博大、雄浑与拙厚,在粗扩,强悍的气势中传达出人的生命精神以及凝重、含蓄、坚韧的品格。
马刚的山水画更具丰富的内涵和形式意味,其中透出东方艺术感悟自然感悟生命的意蕴,他的非经验化的形式笔墨尤其引人注目,他对传统山水的精神意趣与形式笔墨做了深层次的研究与体悟后,转而把目光聚焦在对广阔生存空间的注视,醉心于对西北山水荒漠、苍凉美感的创造与发现;另一点是;写意精神已成为马刚创作的出发点,作品的结构、意象、笔墨、境界都因为缘于写意精神而漾溢着生动的气韵与激扬的活力,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马刚做到了心灵与世界的统一,内部与外部的统一,画家的主观意识与画家的心灵图景充分的被表现出来,马刚笔下的山水意象也因此有了生命的烛照而生动起来。他自信地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他象一位跋涉者,在“写意”的旅途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马 啸(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美术评论家)
马刚山水画的“意象”创作得力于以下几方面:.
虚拟或模糊景物的形态及相互关系,凸现笔墨的张力与情绪效果。这些年,经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写生,他更是体悟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气质”。马刚并不满足停留在对西北某一个区域、特定时空的表现。但同时他又不能不考虑地域或空间对作品涵义的规定与提升,这是一个两难选择。马刚几乎是在一种险境中寻找着平衡,他在浑朴、苍凉、疏淡、含蓄、凝重、幽远的意境中,使作品实现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平衡。
洗尽铅华,摒弃艳俗,化缤纷为素雅,寓神奇于简约,提纯作品的意境与表现力。马刚作品笔触简练而坚涩,墨色淡雅而沉郁,且每一时间段的东西有一个统一的色调,然而它们又大都墨气淋漓,弥漫与画幅的每一方寸之间。
马刚的作品大多是属秋、冬景致。尽管他也画春天,但这个春天也隐藏着一些淡淡的惆怅,相比而言,他更爱“无边落木萧萧下”、“晚来天欲雪”之类的感觉,因为在他看来,秋天与冬日是个浓缩的时节,单纯与肃穆中蕴含着无限生机,正像他钟爱的那片黄土地,正在待机勃发。这是马刚笔下的景致,但也是他本人现状的一种写照。
马刚的山水画已是我们感到了语言的贫乏。这不是我们的错误,而是马刚的成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